[夜半趣谈]虚无主义和当代青年2
前言
我一直很是纠结要不要把三观这种东西写下来,因为据我观察很多人的三观(世界观,人生观,价值观)是混乱的,并未能够自洽。而在这种情况下,很容易出现立场对立。所以在我正式写之前,我一定要申明我的观念。
- 我认为一个人看待世界/人生/价值的方式,本身是由其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观念所决定的。一个所谓‘自洽’的三观本质上是对以往所有本已经接受的观念的去杂存精。换句话说,这个事情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的选择倾向而已,是没有什么对错的。
- 为什么我很追求‘自洽’?因为如果不自洽,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会左右摇摆,将无法真正认清自己想要什么。此时,我们只能通过“比较”的方式去给自己的选择做定位,在很多时候,这样的选择是很内耗的。消除这种内耗最好的方式就是: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逻辑。不再左右摇摆,举棋不定。
- 为什么我要看你的三观?我从来不会鼓励任何人去接受我的三观,我认为这是很不理智的行为。讨论三观问题本身是一件很难找到答案的事情,因为它既非人类逻辑内的推理问题,它包含了相当多的不可解释的部分,我们只能用信仰去填补;也不是一个可以“证伪”的科学问题,难以得出一定范围内的正确答案。所以,我将三观写下来,仅仅是给个参考,如果你接受不了也是很正常的。作为身边朋友的“情感垃圾桶”,曾经有一些朋友告诉我他们内心的迷茫和痛苦,这种感受我也有过,非常感同身受。我试图帮助他们梳理人生的三观,从根本上去探寻原因。可这真的不容易,知识爆炸的年代,我们的一生相信了太多太多的“观点”,他们矛盾的共存在在我们的脑海中,我很少能够见到最终将他们梳理完成,并形成自己“道”的人。当然,这所谓的“道”本质上也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熬的心灵鸡汤,毕竟每个人都将面对“死亡”,“衰老”,“不确定”的终极问题。当熬出了这碗鸡汤,我们或许能更轻松坦然的走完这场人生之路吧。
世界观:如果相信世界是虚无的,是否更容易放下?
我相信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,不会有人会问出世界是不是假的?这么一个看着有点傻的问题。我从思想实验“缸中之脑”得到启发,开始思考这一问题。“缸中之脑”讲的是如果人的所有的感官情绪都是通过神经信号产生的,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,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只有一个大脑,浸泡在一个智能的水缸中,Ø›我们所有的感受不过是超级电脑的模拟。
这个当年的问题现在已经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展现,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,比如《西部世界》《楚门的世界》等等。而无独有偶,各种宗教和思想中,也都能找到类似的观点,比如“庄周梦蝶”,佛教对“空”的阐述。其实世界是不是假的?这个问题是无解的,我们永远难以辩驳这个观点。更深刻的原因是人的能力是受限的。我们所看到的世界,无非是光照到物体上折射到我们眼睛中罢了,你能说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真实的样子嘛?红外线看不到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吗?触觉,嗅觉,听觉又何尝不是如此。甚至于人类的逻辑真的能够彻底的理解这个世界吗?
人生观:如果人总有一死,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?
我在[浮日闲谈]虚无主义和当代青年中写过一段话。我认为“任何的事情,总是咋一看很有意义,却经不起拉长看放大看”。我相信所谓的这些“意义”,都是构建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上面,比如每个人都听过“成功”会获得幸福的故事,听过“家乡”需要热爱的故事,听过“努力”最终获得回报的故事。但这些故事是否经的住时间,空间的考验呢?当我们把时间拉长到一千年,一万年,这些意义还存在吗?或者,短一点,一百年吧,当你已经死去,过去所苦苦追求的意义,所谓的成功是否只是一场梦幻泡影呢?
价值观:如此消除所有的意义,人生岂不是毫无价值?
非也,我只是想探寻探寻向外界追求的所谓“意义”是否是真的可靠的。我相信上面这些朴素的道理,所有人都是明白的,至少是想过的。只是,当红尘滚滚而来,生活忙忙碌碌,无暇进一步思考罢了。但如果我们放弃物质的追求,只相信世界的空虚,生命的虚无的话,岂不是人人都要“出家”?这明显也是不合理的。我们如何在两个不合理之间,找到人生的价值,使得我们心安理得生活呢?我观察,这是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痛苦的根源之一。我相信我们需要找到内心的动力,但是对于物质的追求又是不可能放弃的,这需要我们向内心去追寻一种可以和外界要求不冲突的力量。每个人可能不一样,我会讲讲我所找到的力量,但是就像在[手册][置顶]关于这个博客的介绍中讲到的,[夜半趣谈]的目标是让你看到这里,让这个问题成为我们的共识,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,但不会去做具体论述。我将在[夜半再谈]中写写我的理解。当然,一家之言罢了。